四、互动平台

一、技术推动的平台建设

学校积极推广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如智学网、极课等大数据学情分析系统及时反馈学生作业练习和考试情况,通过形成学生独一无二的纠错本,并推送相应题目达到巩固目的,并联动“智课”等智慧课堂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串联起来,提升学习效率,对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校通过网站和江阴教育APP平台实现老师申报校本课程、学生在线选课、课程场馆预约、课程成果总结展示等一系列环节;学校微信公众号和订阅号及时报道微科技课程基地建设和活动情况,QQ群如微科技课程基地群、物联网创新设计群、南菁微科技集训群等平台提供师生交流探讨在线场所;各课程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如菁创实验”微信公众号、菁园地理空间微信订阅号等,提供交流探讨平台,延伸了学习空间,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附件目录:

1. 智慧校园建设

2. 智慧课堂建设

3. 智学网平台江阴教育APP、微信公众号、网站等相关截屏

二、人机互动的软件建设情况

学校将积极开发开放在线互动的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资源的整合,开发微科技系列网络课程,老师也及时将教学重点、难点做成微课,学生自主选择实现个性化学习;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构建多学科交叉的虚拟微科研创新中心,为中学生提供网络科研实践平台,学习大学或科研机构的精品课程,如科创在线指导、专利申请在线辅导等;学校积极利用名校的慕课资源,引进大学先修课程,为部分学生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课程,如数、理、化、生、信息等奥赛金牌教练的在线学习课程等。

在课程基地教室里都配有交互式一体机或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人机互动提供硬件保障,电脑里装有3Done、solidworks等建模软件,vb、c++、python等计算机高级语言,并可以随时上微课和慕课平台学习。

附件目录:

4.交互式教学环境照片、微课、交互式软件截屏

三、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

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节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互动的学习方式。2014年10月,由在校学生凌一洲发起创办了第一届菁园科技节,一年一度至今举办了五届。科技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开展主题班会、专家讲座、知识竞赛、创客大赛、学生科技成果发布会等活动,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学校将科技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此外还有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类微科技社团,如LEG GODT(乐高)社团、生命科学社、未知摄影团体、DJAS停机坪(航拍)社团、化学与生活社团、声之韵配音社团、研学实践社团等,体现南菁学子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质,在探究体验、动手实践过程中学会互动互助。

部分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上具有潜质的优秀学生在寒暑假走进清华、北大等一流高校,主要以自主和互动学习的方式参与中学选修课体系内开设的大学程度先修课程的学习和实验,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实践平台

学校和上海交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一系列高校开展科普讲座、科技冬令营、夏令营等活动。2018年1月19日,上海交大硕士博士一行三人走进南菁,和菁园学子分享了一场关于机器人和无人机的科创经验交流会;2月4号-6号的科普冬令营,上海交大赵国成博士指导近百名学生三维建模、计算流体力学仿真,反响空前。7月15日-21日,“和上海交大博士共科创”、“和智能机器人Pepper共学习”两大科技夏令营同时开展,助力一大批学生的科技梦想和创新之路。

学校打破“教育与科技、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壁垒,促进“产教融合”。江阴环保局环境监测流动站正式落户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微课程基地并开始运作采集数据发挥环境监测功能。与江阴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如上海御慕科技、远景能源、佩尔科技、江南水务等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如智能机器人体验周、走进企业社会实践活动、未来工程师培养体现项目、企业创新成果校园展示活动。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将知识转化为产品的意识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附件目录:

5.五届科技节

6.发明家团队和微科技社团

7.高校合作:科普讲座、科技冬令营、夏令营活动

8.校企合作:走进企业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