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建构

一、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梳理细分

微科技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定位于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研究表明,创新人才的特质由三个维度组成,即人格维度(进取和奉献的抱负、包容和合作的品格、反思和坚毅的情操等),心理维度(争辩和探究的个性、动手和实践的习惯、求新和超越的心态等),能力维度(发现和质疑的思维、厚实和宽广的学识、演绎和概括的能力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为了达成上述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围绕“学科教学与学科建设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的理念设计课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挖掘教师和学生更深层次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体现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思想。在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素养、宽厚的知识面、敏锐的思维与判断力的同时,也注重个性化发展,从而实现创新人才的快速成长。

1.课程架构:拓宽学生视野、补充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知识为指向的“学科前沿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教会学生如何将灵感转化成行动为指向的“创新能力课程”;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创意转化成作品为指向的“创新实践课程”;以竞技促进成长,培养学生团体协作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为指向的“创新竞赛课程”;以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初步的创新素养,促进学生成长为“完整的人”为指向的“综合素养课程”。

2.课程重点: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实践能力。具体致力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具有创新意识、储备多元知识;第二,创新精神与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第三,创新能力与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第四,深层交流、对话、沟通等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模型构建

课程是基地建设的核心,紧扣“微科技”概念特征,本着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的原则,实现国家课程基地化、先修课程创新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活动课程实践化,逐步构建出国家课程、先修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点面结合的教学内容模型,寻求空间突破、多元选择、融合探究、实践创新。

1.面向全体学生的国家课程

我校深挖国家课程中的“创新实践”部分,贴近学生实际,源于生产生活,从“小切口、易操作、交互性强”入手,与学科紧密结合,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这些都符合“微”科技的微特征。

2.面向部分优秀学生的先修课程

我校参加了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试点工作,几年的先修实践,促进了我校与北大、清华等一流高校的有机衔接,为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上具有潜质的优秀学生创造了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

3.兴趣主导的校本课程

经过多年的开发和积淀,学校已形成了以百年书院和大美南菁为轴线的人文社科、科技创新、生活健康、艺术创造、公民社会五大板块的校本课程体系。其中科技创新板块充分体现了微科技元素,有实验与生活、研学与发现、创客与发明、整合与应用四类二十多门课程。

4.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课程

中学生领导力、发明家团队、环境监测、社会实践、“麦田行动”公益等一大批活动课程依托学生社团独立而有序地开展,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课程实施以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教育发展观为前提,通过讲授、集训、自主研修、兴趣小组、专题讲座、导师指导、社会实践等方式,合理安排多种个性化课程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以期使每个学生得到适合的教育,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设立学生学术报告制度和定期交流研讨制度,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创设网络学术交流与争锋的多元平台,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专门的学习空间,全面开放各级各类实验室,为拔尖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条件保障;构建学生创造性思维成果的转化渠道。

附件目录:

1. 近三年南菁高中校本课程开课表

2. 优秀校本课程(3D智造)教材及学生学习报告

3. 南菁高中社团一览表

4. 优秀社团(地理大发现)成果推广手册

5. 微科技相关社团2019寒假活动展

三、课程内容的设施场地

实验楼(一楼化学实验室4个、二楼生物实验室4个、生物数字探究实验室1个,三楼物理实验室4个、物理数字探究实验室1个,一楼智慧课堂)是国家课程、先修课程和理化生部分校本课程的主要实施场地。

创客中心(科学楼)为微科技课程基地主要建设场馆,二楼为微科技融合智造馆:开放式科普体验馆通过互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科技魅力,激发科创兴趣;3D建模工作坊专用于《3D智造》和《数学建模》校本课程的教学探究;科创实验室用于学生(发明家社团)的科技创新和专利发明研究;人工智能实验室为专用于《机器人》和《APP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学探究;工具图书馆为各门课程的开设提供先进的设施设备保障;名师工作室坐落于课题研究室,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空间;科技长廊不仅展示我校科技工程类杰出校友、师生科技作品、科技历史沿革及前沿科技,也是师生科创作品发布和研讨沙龙的场所,充分营造了科技和文化氛围。三楼为微科技学科体验馆:无人机研究室为无人机社团提供研究和模拟比赛场所;可视化物理探索馆用于《无线电侧向》校本课程及物理先修课程的教学探究;化学魔法室用于《菁观化学——基于可视化的微型实验》校本课程的实践。四楼专用教室和5楼的天文台用于地理教学及菁星天文社的探究。

附件目录:

    6.南菁高中微科技课程相关场所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