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境

一、课程基地的核心理念

   “微科技”中的“微”体现的是 “小切口、低成本、易开发、有价值”等特征,基于中学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地位,本着立足长远,去除教育功利化的目的,我校提出了微科技课程基地“基于学科、面向全体、回归生活”的整体构思。“基于学科”指的是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等多个学科及学科融合;“面向全体”指的是点面结合全体学生都参与的四维课程体系、创造“师生共育”的发展生态;“回归生活”指的是强调课程的“创新实践”部分要基于学生兴趣,贴近学生实际,源于生产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体现课程价值。微科技课基地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学校实现教学方式和教学形态的改善与优化。

二、加强学科文化开发

基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学习理念,把整个校园打造成泛在化“微科技场”。

2017年江阴环保局环境监测流动站正式落户南菁高中大礼堂南面的草坪,学生每天实时采集PM2.5、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大气污染物质及噪声扬尘数据,完成环境监测功能。位于户外的环境监测站是微科技课程基地的空间拓展和延伸,开放包容的科学态度让南菁学子有更多机会参与到科学研究之中。

随着学生自建的“校园景点二维码导览系统”的投入使用,师生、家长、访客只要在校园里“扫一扫”,就可以把文德楼、正学亭、老校门、碑廊、钟楼、柳池等六大景观和历史底蕴尽收眼底,无处不在的科技元素彰显科技氛围,也标志着菁园人文和科技的完美融合。

校园科技节、科技冬令营和夏令营期间,科普讲座、学生科技作品发布会、科创大赛暨展览等形式丰富的活动,让校园充满浓郁的科技文化元素。位于创客空间二楼的科技长廊及各专用教室场馆展示了科技历史沿革、前沿技术及科技工程类的杰出校友介绍,通过榜样的力量传承南菁文化内涵,彰显学科发展中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精神。

位于实验楼2层的菁创数字实验室、3层的无线电测向室、4层的植物主培室、4个即将建设的跨学科未来教室、用于展示、发布学生科技成果和企业科技产品的科技长廊都是创客空间的延伸,营造完整校园微科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