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课堂在路上——南菁暑期陕西非遗文化研学行(六)

一周的研学就要结束了。纵容心中百感交集,可一抬头,便是“闭营仪式”的红色横幅,椅子整齐的摆着,无声的迎接。

 其他学校的节目很精彩,有独唱,有合唱。身为南菁学子,我们自然不甘拜下风,几段演唱也赢得了掌声雷动。

 可最振奋人心的时刻,还是校歌响起的那一瞬。台上的同学领唱,五排南菁人站得笔挺,“爱我祖国,爱我南菁。”这一百个人的心,都与千里之外的百年书院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南菁气质,伴着这嘹亮的歌声,也飞跃千里,荡漾在古城西安。

节目过后是辅导员的时间了。他们的样子我们也许记不住多久,但我们会记住他们每天在微信群里不厌其烦发送的行程,每晚查房“早些休息”叮嘱,车上的闲聊说笑,当然,还有此刻台上的笑声与泪水……

 很快,闭营仪式便结束了。漫步在西安繁华的大街,仿佛千年前的长安。迎面吹来前朝的风,吹来旧时月色,也吹来我们更加让人期待的明天。我们心中无词,那些最美的祝福都去了它要去的地方。(图1.2.3)

五天四夜,风起长安,梦回西安。
西安,江阴,因为我们结下一段藕丝。带着不舍踏上火车,最后一眼回望这个美丽的城市,最后一只脚也终于临空了。再次踏上绿皮火车,大家都已不再陌生,竟也萌生出几分亲切。仅仅二十分钟,有条不紊地洗漱完毕,再望一眼那西安的夜色,心中念一句:“再见西安。回来了,江阴!”在睡梦中,火车终于载着我们离开了这座回响千年的古城, 向故乡出发。离别无声,只余有火车“吭吭吱吱”的响声诉说着返乡激荡的余韵。沉沉入眠,家乡的灯火与古城墙头的华彩重叠,流光入梦。

火车上的时间虽长,大家也并未闲着,纷纷写起了营员手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研学不像书本用生硬的图像文字强行灌输,研学将所有的二维信息以三维的形式呈现。一路研学,历史变得生动形象,精神的气息有迹可循。研学一直在路上,怀揣着文化传承的信念与情怀,在往后的学习生活中,相信我们能走得更远,走得更踏实!(图4.5)

我可以不说再见吗,西安?参与了你的雨季,晴天怎好让你独自芬芳。

不想告别的是古韵悠长的历史博物馆,不想告别的是一声惊雷吼的华阴老腔,和那几个可爱的小老头;不想告别的是皮影戏,是兵马俑,是亲手制作的万字结,biangbiang面,永兴坊的那些微笑招徕的美食。

最不想告别的,是由青涩害羞而渐渐熟识的南菁同学们,可爱的辅导员和老师,还有那个在西安笑过,闹过,犯过一堆糊涂事,也抱怨过,苦皱眉头过,而最终笑颜逐开的我们自己。

这一路来,我们相互扶持,相互帮助,领略了何为非遗,何为历史,何为虔诚专注,何为三拜叩头的尊重,更明了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而今天,我们最终满载一箱奇妙的货物,踏上归程。

歌德曾说,最值得高度珍惜的莫不过每一天的价值。我有将它们散在歌德的玫瑰花丛中,散在梭罗的瓦尔登湖底,你呢?

QQ图片20180714215449.jpg

1_副本1.jpg

2_副本1.jpg

3_副本1.jpg

4_副本1.jpg

5_副本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