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时刻|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隆重举行2023届毕业典礼

__7.gif
组 11.png

青春不朽

梦想启航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隆重举行

2023届高三毕业典礼

__3.gif

image.png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我和你一起站在雨里。”老师的诗歌《又一个盛夏》中的这一句恰如其分地描绘了这一届毕业典礼的场景。

我们这一届,2023届,似乎与雨结下了不浅的缘分。正因为常与雨同行,大雨像一个特殊符号,成为了我们的共同记忆。

大雨,亦是一个意象。它意味着我们在成长途中并不会一帆风顺,须越过重重险阻,去完成每一次生命的大冒险;它意味着我们须为同行的好友撑起一把温暖的伞,共同走过人生的漫漫旅程。而人生彼时的每一场大雨,都让我们想起南菁这个永远慈爱、值得信任的家园。

于是,在滂沱雨声中,在大雨的帷幕中,属于我们的毕业典礼开始了。

组 7.png
祝贺各位同学

GRADUATION
为马 负韶华
老师临行再嘱托
_O7A8511.jpg
_O7A8502.jpg
书写心愿卡——给20年后的自己

_O7A8488.jpg

_O7A8520.jpg

_O7A8486.jpg
_O7A8485.jpg
_O7A8493.jpg
_O7A8501.jpg
_O7A8505.jpg
_O7A8507.jpg
班级走红毯



__3.gif
毕业典礼

2023年6月18日上午,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在大礼堂隆重举行了2023届高三毕业典礼。出席本次毕业典礼的有学校领导、高三年级师生、高三家长、嘉宾校友、高二年级各班班长。本次活动由高三年级夏许、黄信涵、孔熙、陈睿雯、叶恬妮、梅可欣六位同学担任主持人。

_O7A8659.jpg

师生们精心制作了毕业视频《南菁故事—2023季》。“永远热烈/永远尽享欢愉/永远心跳/永远年少青春”,这是英国诗人济慈对于青春的描述……同学们通过短片,再度回望自己的三年菁园生活,燃起了对未来的无限向往之情。

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庄严的国歌声后,毕业典礼正式开始。优秀毕业生代表高三(15)班蒋科逸同学发言,他通过自身回初中母校探望老师的经历引入,谈了感恩的意义,表达了身为南菁学子承担社会责任的勇气与决心,展现了当今时代下,勇于承担时代责任的优秀南菁人形象。

_O7A8698.jpg

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高三(15)班  蒋科逸


全体班主任朗诵 《又一个盛夏》

_O7A8719.jpg

学生代表给班主任们献花


_O7A8737.jpg

学生合唱《这世界那么多人》

表演者:夏许 蒋月


南菁邀请了2014届优秀校友赵旭航先生出席毕业典礼。作为南菁优秀学长代表,他以“选择”为话题,分享了自己的菁园生活以及后续求学的人生经历,讲述了自己在求学过程中对“选择”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自己因为选择而发生的转变。“选择自己的人生还是相信命运自有安排?”在最后,赵旭航先生表达了自己对菁园学子在选择中书写出自己的故事的期待与祝福。

_O7A8748.jpg

嘉宾讲话:2014届校友 赵旭航

发言稿全文(请上下滑动):

亲爱的同学,老师,尊敬的校领导:

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日子里,回到我曾经的母校,在高三同学们关键的人生节点上,分享一些我的感悟。在来之前,学校建议我今天要穿西装,但我想了一想,决定穿着我的学位服来,因为我觉得我跟你们一样都是学生,我们都即将在这个夏天毕业,迈入自己人生的新阶段。(当然了,其实我也没有西装)。


首先,我要向所有孜孜不倦备战高考的高三同学致以最诚挚的祝福——恭喜你们顺利毕业!


同时,向所有在背后默默付出的老师和家长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您们辛苦了!


我的演讲围绕一个关于“选择”的问题,这是我时常对自己的一个疑问,今天也想问问在座的你们:你们是会去选择自己的人生还是相信命运自有安排?


请允许我从自己的经历开始讲起。我最早和南菁结缘是在初三的时候,我所就读的初中每年会组织学生前往南菁参观。当时我们排排坐在南菁高中的大礼堂中,有一个气场很强的,自称是学生会主席的女生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那个时候要强而且中二的我,转过头对着同学指着她说“彼可取而代之”。2011年我进入南菁就读,而两年之后,我真的成为了南菁高中第48届学生会主席(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在南菁高中更重要的一次选择,是和朋友们一起创立了“浪潮”。很多人是从慈善开始认识“浪潮”的,但其实“浪潮”的初衷并不是做慈善志愿活动。当时的学校突然取消了体活课,改成了下午做广播体操,那个时候的我时常听到同学们不是很友善的议论声,其实我也对学校的政策也并不满意。我是一个性格很直的人,当时我就想,与其在背后议论与宣泄,不如选择用更好地方式发声,来让自己的学校变得更好。于是在某个晚自习,在北大楼的某个教室的秘密集会中,浪潮就产生了。当时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是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同学们对体活课、食堂等学校管理评价和建议的调研,并根据这份调研写了一份客观和理性的报告。学校在收到这份报告后,立刻组织了同学代表征集意见,并且最终也对相关方面进行了回应改善。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我们像做贼一样地跑去高三发问卷,因为担心影响他们的学习,某一个班的班长在填完之后,出来对我说,“小伙子做的不错,很有想法”。她就是我在初中时候“彼可取而代之”的学生会主席,我现在还记得她的名字,她叫谭天尹。


高中理科出身的我选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西班牙语继续就读,大学期间我选择前往墨西哥进行交换学习,大学毕业之后我又进入了金融行业。而突然有一天我意识到,在上海浦东陆家嘴,穿着衬衫,打着领带,拥挤在各色各样的人群之中朝九晚五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于是我选择了辞职考研。我在知乎上写过一篇“工作3年vs读研三年,哪个更值得选?”的回答,收获了几十万次的点击和数千个点赞,那个回答的大意是“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去选择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个时候的我,自认为是一名理想主义者,相信人应该且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去“诗意地栖居”。


然而,在进入复旦就读心理学专业之后,我的想法发生了些转变。现代心理学诞生自1879年,在随后长达几十年的时间中,心理家们一直在讨论是基因、智商或是潜意识等先天因素还是环境等后天因素影响心理和行为。直到1980年的时候,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才出现,这个理论的核心是人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并且这种自己做选择的态度和能力促进了我们的心理健康。简单的来说就是“我选择,我快乐”。 


然而现在,自主选择似乎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一种常识。我们不仅会说“努力改变命运”,也常常听到“好的选择胜过努力”,这两句听起来有点矛盾的话总结起来就是“我们不仅可以改变命运,而且选择占了很重要的部分”。但是事实是,人类能够真正选择自己命运的历史并不长久,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也只不过才两三百年,而在历史上更长的时期,无数人的命运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被决定了:从早期部落时代,到后来奴隶和封建制度,许多人的命运在出生就被自己的种族、家庭阶级、国家战争和宗教信仰决定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世界各地的人们还活在战火之中;1960年的时候马丁.路德.金用《我有一个梦想》为题,为有色人种发声;而我最近看到的一部关于中国发展的纪录片中,一位已经退休的老奶奶说,现在的中国年轻人毕业之后的选择比他们那时候要多,因为他们那个时候毕业即分配。直到今天,人类还在争取和适应这种自主选择命运的生活方式,并且实际上我们还并没有很好地学会去享受这种自主带来的自由。现代人类存在的阶段,很像是如今你们正在经历的青春期,逐渐拥抱全面的自由,但同时也无法逃脱成为自己的责任。长大的过程,其实也是焦虑的过程,因为当我们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的时候,我们同时也承担着选择失误所带来的代价,但我们又不得不去选择,如果说有一种命运必然存在,那就是我们必须去成为自己。


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好奇,为什么我最后又“选择”去读博士了,我想说的是,并不是我选择去读博士,而是读博士选择了我。去年9月份的时候,这个机会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我还记得老师问我“你有什么问题问我吗?”,我问她“老师,你人好吗?”。后面因为大环境的原因,博士学位的申请并不顺利,然而,这位素未蒙面的老师在英国学校面前积极捍卫我的权利,狠狠地拉了我一把。我一直在想,“她为什么要这么帮我?”。后面另一个老师跟我说,“你知道吗?其实张老师很喜欢你,因为你跟她很像,你们都是学语言出身,都去过偏远国家,说话都是一样的直接。”我的朋友跟我说,有时候我们看到那些和自己经历相似的人,会不由自主地想帮助他少走弯路。


如果说人生就像是滑雪,我们看似在左右扭动,主动调整自己的方向,但却始终没有办法逃离这既定的赛道。也许你们听出了一些宿命论的味道,我想说的是,消极的宿命论会把人引向虚无,会让人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就像是不断推动巨石然后看其落下的西西弗;而对于积极的宿命论者来说,人生却像是在游泳,不管是逆流还是顺流,不管是险滩还是礁石,不管是躲得过还是躲不过,既然我们无法决定,那不如笑对人生,去享受那个成为自己的过程。正如加缪对西西弗的点评“我们应该在生活的荒谬中寻找个人的意义和价值。”而我们不断选择且坚信自己选择的过程,就是在不断为我们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和价值的过程。


也许你们会问“如果我们看不到命运的最终目的地,难道不会感到害怕吗?”我想用我现在状态回答这个问题:我现在研究方向和基因、大脑和心理健康相关,当我看到那些我需要学习和用到的基因组学的分析技术时候,我时常会想起那个在南菁高中生物实验室呆过的夏天,那时候我经常偷偷溜到那里备考生物竞赛,而那个时候我的指导老师,就是这次邀请我来致辞的陶维军老师。


我必须承认,我会感到害怕。正如当我工作稳定的时候,我会因为一眼看到头的人生,感觉到虚无;同样会因为此时此刻不知道自己将飘向何处而感到不安。但我总会问问自己:你的初心还在不在?我理解的初心,就是每个人的信念。也许我们并不能选择自己滑雪的赛道,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选择自己去相信什么和坚持什么。而当我们拥有信念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再去害怕做选择,也不会对命运感到无力。


选择自己的人生还是相信命运自有安排?同学们,尽管你们在我的叙述中听到了一些转变和倾向性,但老实讲,我还没有答案,我和你们一样,每一天都在重新认识这个问题。我也跟你们一样,既期待又害怕未来,但是每当我开始感觉一些事情开始变得难以预测,就连自己也开始变得不像自己的时候,我就会问问自己这个问题,然后向内看,一直看到自己的那颗初心还在,我就重新感到了安心感和力量感。最后,希望在座的每个人,在离开南菁之后,都能继续心怀信念,更加坚定地走在这一条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他人的路上。因为最好的故事,是每个人自己的故事。


我的演讲结束了,感谢大家,再次祝大家毕业快乐!

赠书仪式

赠送毕业纪念封


毕业宣誓

领誓人:第57届校学生会主席 高三(14)班 蒋昕卓

_O7A8776.jpg

_O7A8782.jpg

2023届南菁校友会成立:

公布2023届校友会QQ群号和南菁微信订阅号

image.png

高三班长上交毕业心愿卡

校长赠与毕业纪念章


活动将近尾声,杨培明校长作毕业致辞。杨校长向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即将开启人生新征程的全体高三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并携同学们一起向家长朋友们、老师们、食堂师傅、宿管员工、保安小哥们以及伙伴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杨校长通过向大家分享关于南菁和南菁校友的故事,讲述了“德,决定命运,勤,改变人生”的道理,他勉励大家勇敢地面对和解决生活给出的难题,创造美好生活。

最后,杨校长深情地向最年轻的校友们送上了最真诚最美好的祝福:“山遥路远,折柳相送;离歌未央,慷慨壮行。同学们,让我们乘着青春的风帆,从南菁启航,乘风破浪、一路芬芳!” 言有尽,而情不可终。

_O7A8812.jpg

杨培明校长寄语

发言稿全文(请上下滑动):

以“德”和“勤”成就人生

——2023届毕业典礼致辞

杨培明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鸟语蝉鸣,万木葱茏。六月未央,青春启航!

今天,是菁园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日,是一个值得同学们终身铭记的日子。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3届高三毕业典礼,首先,我谨代表南菁,向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即将开启人生新征程的全体高三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同时,也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哺育和守护你们的父母,向培养和引导你们的老师,向服务和关心你们的食堂师傅、宿管员工、保安小哥们,还有关爱和陪伴你们一起成长的同学们、伙伴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此时此刻,站在这个讲台上,我的心情也很不平静,愿意与大家分享一点自己的时间印记。2023年,这是我到南菁工作的第20个年头,2023届是我担任校长后的第十届毕业生。2023届在我的记忆中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你们这一届经历特别的丰富,有着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和成长感悟。同学们经历了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还有伴随你们三年的疫情防控,你们成长的每一步都与时代同频;同学们见证了南菁建校140周年、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的创建,学校办学品质高位攀升,你们追梦的每一步都与南菁共振。你们交出了一张张出彩的答卷:同学们向阳而生、向真而进、向美而行,在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中成就了更好的自己。我要把最由衷的敬意送给2023届的每一位同学,你们是优秀的,我为你们骄傲!

同学们,十天前,你们在高考的语文考场上完成了对好故事的思考。在我看来,好故事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其中包含着我们对生命的共同体验,我们因为这些共鸣而感到生命的柔软和坚韧;好故事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其中激荡着人类发展、社会进步所必须的动力和精神。今天,借毕业典礼的机会,我也想和大家分享关于南菁和南菁校友的故事。期待通过分享这些故事,我们能向外眺望,向内洞察,努力实现对人群和人类社会的理解和关切。

南菁的校训是“忠恕勤俭”,它是由清末状元,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时任南菁校董会首任主席的张謇先生提出的。在他看来,“忠恕为处人应事之方,勤俭为立名成业之本”。我想,这是对南菁书院奠基人左宗棠先生的对联“辅世长民莫如德,经天纬地之谓文”的质朴注解。概而言之,一个人活在这世上,品德和勤奋两者缺一不可。品德高尚的人,能改变命运;勤奋的人,能改变人生。

德,决定命运。宋代理学家杨时曾说“一德立而百善从之”,无论什么时代,砥砺德行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中国文化传统要讲做人的原则,即“立德、立功、立言”。“德者,就是做人的原则。”

良知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是社会道德的底线。近年来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食品安全、环境污染、腐化堕落、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一再触碰社会良知的底线,不断拷问着人们的心灵。可以说,坚守良知,将是你们走上社会面临的第一个考验,也是你们终身的考验。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全球化浪潮汹涌而来、各种思潮相互碰撞的变革时代,坚守核心价值观就是“务本”,将自己的人生事业融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洪流,这就是最大的“道”。家国天下是南菁人共有的情怀,南菁学子应当努力思考和追求的,是在生存之外如何将微小的自我投射到更广阔的世界中,展现出对于整个世界的关怀与承担,实现“小我”与“大我”的协同进步,将来能够代表我们这个国家,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与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在南菁140年璀璨的星河中,就有许许多多坚守本心,德行高尚的前辈,他们的坚守让我们在时代波澜中看到了南菁人默默担当的身影,感受到了南菁人浓郁沉淀的家国情怀。这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得者,航天动力专家葛李虎教授便是典型代表。葛李虎教授是南菁1954届校友,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他主动放弃在北京工作的机会,隐姓埋名,在几乎与世隔绝的山高沟深的西北某基地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和团队把中国的航天动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动机的“拓荒牛”。葛李虎校友甘受清贫,默默奉献,正是老一辈南菁人毕生坚守的群体特质的生动写照。希望这种高尚的道德追求能够在你们身上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勤,改变人生。《三字经》中讲:“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这是告诫孩童们,要想生活好,便要靠自己的勤劳。没有春夏的辛勤耕耘,就不会有秋天的硕果累累。“勤”者,指的是做事努力辛勤,尽力尽责,勤奋不怠。《左传》也有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所谓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勤”之一字,最讲坚持。人有勤者,则人必兴;家有勤者,则家必旺。心无旁鹜,万事可破。对于学生而言,“勤”是指是否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是否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具有刨根问底的研究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勤是人生态度的基本体现,也是一个人有没有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体现。  

南菁人历来是勤勉的。今年,是新中国船舶设计的奠基人,远洋航天跟踪测量船“远望号”的设计师、著名船舶设计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学彦先生诞辰100周年。许学彦是南菁的1937届初中校友,但是他的求学之路异常的坎坷,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正在南菁就读初二的年仅13岁的许学彦被迫跟着村里年龄大点的学生一块逃难,从常州到南京到阜阳经河南到武汉,最后一直逃到贵阳,横跨5省。一路上的逃难,他的书本始终随身带着,一有空闲,就争分夺秒、如饥似渴的学习起来!

在从事船舶设计40多年中,他曾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六七十种型号船舶的设计,亲手绘制或校审了成千上万张图纸,为中国填补了许多船舶设计的空白,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说:“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不断学习新知识,作好技术储备,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中国造船事业的发展。”他时常告诫年轻人:“干工程、搞技术,就要踏踏实实,无论任何事情,都要尽职尽责,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九十三岁高龄的他还孜孜不倦地学习电脑,经常上网看新闻查资料。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往往只有勤奋的人,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实现目标,获得成就。勤奋养运气,正如日本的稻盛和夫所言“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连神明都会庇佑于你”。所以勤奋才是通向成功的必然捷径。

电影《哪吒》中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

虽然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要过什么样的人生。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命运就会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回馈你。诚如富兰克林所说:“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所谓的命运打败的。”

作家莫言曾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今天,我所说的南菁和南菁校友的故事,让我们同样坚信德和勤的重要。勤奋、品德好的人,无论生活给出多少的难题,他都会勇敢去面对与解决,从来不抱怨生活,不会伤害他人。所有美好的事物都环环相扣的,要相信,德,能决定命运,勤,能改变人生。


同学们,今天你们的高中生活故事划上了句号,但你们的人生故事才刚刚开幕。很高兴南菁成了你们人生故事开始的地方。尽管分别就在眼前,但如果没有别离,成长也就无所依附。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并不擅长告别。”江阴承载着大家永远的桑梓深情,南菁是我们相聚在一起的逻辑起点。从今天开始,我相信,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所有的道路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那就是南菁,这里是你们最温暖的精神家园,这里是你们最坚强的精神后盾。无论时代如何变革,植根在我们内心深处的“菁园情”将始终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这是永远割不断的!

同学们,言有尽,而情不可终。今天之后,南菁与你们,将在各自的时空,遥相守望。临别之际,母校要向最年轻的校友们送上最真诚最美好的祝福:“山遥路远,折柳相送;离歌未央,慷慨壮行。同学们,让我们乘着青春的风帆,从南菁启航,乘风破浪、一路芬芳!”

母校是家,请记住回家的路:中国江苏省江阴市高新开发区龙定路158号。

谢谢大家!

image.png

image.png

齐唱校歌


依次颁发毕业证书

与校长合影留念


_O7A8880.jpg

主题墙留影


寄投毕业纪念封

三载求学,三载拼搏,三载奋斗,三载青春,岁月堪回首。

秉持初心,承担使命,奋斗不息,追逐梦想,未来方可期。

少年,南菁承载你的青葱岁月,你的青春故事,也送你到了远方。

前行不止,南菁,为你加油!

花开六月,南菁,等你归来!




__3.gif


END


image.png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组 7.png


文稿:高三15班 季首成

编辑:娄   琰

审核:刘正旭、陈文明、夏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