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南合作助力品质教育 两高携手共育时代新人
2021年4月24日,“南大•南菁”“缪荃荪讲坛”开讲,标志着南大与南菁高中合作课程项目的正式启动。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闵建洪,南大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操太圣,南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孔令红,南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冯一军,南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张丹,江阴市教育局副局长邹凤翔以及南菁校领导共同出席了合作启动仪式。
南菁高中杨培明校长在致辞中提到,南京大学和南菁高中的课程基地签约暨“缪荃荪讲坛”揭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既体现了南大对基层学校的关心和尊重,又体现了南大对生源学校的诚心和诚意,更体现了对优秀人才的重视和渴望,展现了南大勇于承担为党育人、为国选才的教育使命和教育情怀。南京大学对南菁高中的支持是全天候和全方位的。杨校长在致辞中还介绍了南菁高中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办学成果,并通过对缪荃荪先生的介绍表达了南京大学和南菁高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希望两校以此为契机,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和范围。
闵建洪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加快南大对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投入和贡献,建立课程基地是跨出南京的第一步,南大工科近几年发展非常有特色,研究成果和转化有着广阔的前景,以南大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来推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联动,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南大。
闵建洪书记和杨培明校长共建“电子信息∙物理课程基地”签约
“电子信息∙物理课程基地”和“缪荃荪讲坛”揭牌仪式
颁发聘书
江阴市教育局副局长邹凤翔在致辞中谈到,高校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牵手,意义重大:南菁高中物理学科与南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科牵手属于强强联合,将会助力南菁高中学科建设。共享课程资源,希望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课程,也要利用好南大的课程资源。开展大学先修课程的学习,基础学科与大学先修课程的有效衔接。努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希望南大能为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资源支持。
南大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操太圣教授在讲话中提到,南菁高中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突出的课程建设成绩,南菁学子目标高远、素养全面,课程基地的签约必将有利于课程和教学的变革,有利于育人方式的转型,南大将大力支持南菁高品质示范高中的建设,深入推动基础教育的变化,让高等教育成为促进基础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因素。
“缪荃荪讲坛”开讲啦!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冯一军
《从正到负,左右开弓:浅谈电磁超材料及其应用》
“从正到负,左右开弓”,冯一军教授向我们介绍了电磁超导材料及其应用。我想,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超材料这一个概念,更是一种主动逆着常规思考,回归生活的一种思维。折射现象早已为人熟知,但我们不知道物理学家们几十年费尽苦心去思考和常识完全不一样的可能性,理论,实验,彰显的是思维与探索精神。而这一切又不仅仅止步于此,电磁超材料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实验器材,它可以用于人们关于隐身衣的科幻梦想,超表面透镜的微机械技术一联合可能就是无限薄的手机,而下一代微波无线通信的弊端的解决,更是可以依靠超材料。也许最初只是一个由奇思妙想萌发而来的物理种子,一代代学者接力,打破国际,年龄界限,到最终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就是科学的魅力,人类的伟大。同时,“道路千万条,奋斗第一条”,我们要敢想、敢做、肯吃苦,这些让我们叹为观止的技术背后,又是多少人的甘于寂寞。
——高二1班戴天雪
文学院 程少轩
《中国古代的宇宙图像》
古有宇宙,方圆之间。
很荣幸,能够听到南大教授的一节拓展讲座,收获颇丰。
《淮南子》有云:“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时间被古人滞留在日晷,空间被先辈谱写于方圆。无论是中国的十二生肖,还是外国的黄道十二宫,栻的运用,从来不在少数。惊艳于古者占卜之智慧结晶时,又不免为这些历史洪流间的遗迹而感慨。兴许时间洗刷了它们旧时的模样,但现代学者们的热情却丝毫不减,他们投入心血于复原,灌注的是岁月,传承的是精神。所谓宇宙自在方圆之间,更在人心之中。
——高二14班 黄子昕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谢基伟
《人类在宇宙中是否孤独的》
看着屏幕上宇宙浩瀚,想起张晓风的一句话“夜空有千亩神话万顷传奇”。听着谢教授的专业讲解,我们探寻了这神话背后的现实。从Drake方程到视向速度到凌星方法,那些陌生却又深邃的天文专业名词在我们的脑海里铺展开来。一串串的数据,一张张的表格让那个谜一般的行星清晰地解剖在我们眼前。即便有些知识我们现在不能理解也有可能一辈子也不能去习得,但是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一隅属于自己的星空?偶尔去天台仰望那浩瀚宇宙,可以放空思想,也可以无限遐想。刘慈欣在《朝闻道》中曾说“人类的文明是从那第一双好奇的望向宇宙的眼睛中开始的。”身而为人,永远不该被生活磨去棱角,泯灭好奇心,要保留一双容得下浩瀚星空的明眸。
——高二8班 张译匀
匡亚明学院 郭亚冲
《生物物理学》
何其有幸今天可以听到南京大学郭亚冲教授有关生物物理方面的讲座,受益匪浅。在聆听讲座的过程当中,我不禁想起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那句名言:“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内卷化现象严重的当下,高考的压力席卷之下,我们内心的焦虑不安也日渐增多。好在,有教授指点迷津。“All knowledge is in final analysis history.All science are in the abstract mathematics.All judgements are in their rationale statistics.”郭教授认为:一切的知识都可以归结到“底层原理”。的确,尤其是在理科学习中,底层原理、公式的累积运用很重要,只有将基础知识夯实了,有了量的积累,我们才能有质的飞跃!最后,郭教授和黄老师还鼓励我们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坚定不移,脚踏实地地走下去。“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摧,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愿菁园学子们都能脚步不辍,砥砺前行,早日遇见温文儒雅的南大筒子楼~
——高二4班周欣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过 洁
《当“虚拟”走进“现实”—浅谈虚拟现实技术》
百度词条说: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似乎解释得通俗易懂,但终究是隔靴搔痒,无法满足我对虚拟现实的好奇和向往,过洁博士的讲座终于使我有机会管中窥豹,不至于被网络上纷繁的信息迷乱了眼,以至于左右不过是个门外汉,失去了解前沿科技的初心。聆听完讲座才知道,出现在各大商场内所谓的VR体验,不过是虚拟现实技术中的雕虫小技。在专业人士眼里,虚拟现实技术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将会如同报纸、电视、手机等相继出现的信息载体,大面积覆盖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眼界豁然被打开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看似简单有趣实则内蕴厚重的庞然大物,不再囿于Morton Heiling 的设计图,困于人们的狂热幻想,无数有识之士强赴后继,化作坚实的一钉一榫,借着过洁博士的介绍,让我窥到它鸿篇巨制的雄伟身姿,正迈着坚实步子向人民走来!
——高二6班 向凤翔
南菁学子对话南大教授